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科技成就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 题号:1290506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范围中国世界(欧洲)
1000-1500宋朝毕异发明活字印刷,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清明上河图》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欧洲文艺复兴、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00-1700意大利人利玛窦抵达中国,并与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光荣革命
1700-1800雍正帝设军机处欧洲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北美独立、法国大革命
1800-1900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新闻周刊》


(1)11-16世纪是世界近代历史社会转型的酝酿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在“历史机遇”面前有利于社会转型的结果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11至19世纪欧洲的时代特征。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结合所学给予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政府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学会的院士都是选举产生的,1847年,学会决定将来院士的获选提名必须根据他们的科学成就来取决。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社团,不对政府任何部门正式责任,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密切的,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时政资助,皇家学会两大学科领域,下边又分设12个学部委员会。皇家学会成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验来促进自然知识,所以实验成为皇家学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此后英国皇家学会一直延续下来,为英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材料二1713年前后,康熙帝在颐和园建立如意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盒机械器物”。传教士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皇家学会与清“中国科学院”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皇家学会与清“中国科学院”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8-01-02更新 | 1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社会不曾间断。这就使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走向自己的巅峰,尤其是春秋战国、两汉与宋元时期呈现出阶段性的高潮。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模式,它对科技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段和零星、不系统的。这一基础上的科学研究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总结。这导致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如天文学、农学、地学等得到较快发展。古代科技大多为官办,相当多的著名科学家同时又是官吏。纵观史事,几千年来,天象记录、历法编制都是连续不断的,和它相关的大型天文仪器的研制、大规模的天体测量、水利工程的兴建等方面都是政府出面组织庞大的人力物力完成的。

——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二:中国古代数学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到明末走向“黑暗时代,与大跨”,与大跨步发展的世界数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讲究实用性和技巧性,缺乏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封建社会在明清呈现出严重的停滞性和腐朽性,数学发展缺乏社会动力和思维刺激。在传统的数学文化中,数学是儒家培养人的道德与技能的基本知识“六艺”之一,其作用在于“通神明,顺性命,经世务,类万物”,所以往往与术数交织在一起。数学家社会地位低下,研究数学者受到束缚甚至遭到禁锢。

——摘编自尹洪武等《中国清朝数学落后于世界主流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数学走向“黑暗时代”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2020-11-29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居民是那么多,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先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先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想占有若干土地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

——摘自亚当·斯密1776年著作《国富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台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
2022-04-19更新 | 1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