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4 题号:12939611
《礼记》是对孔子“礼”的解说。汉代《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未有不谨于礼者也……如有不由此者,在執(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小小的安定)。”这种“小康”理想
A.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B.奠定了中华文化基因
C.反映了孔子保守主张D.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2021·四川内江·三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生民”一词,在先秦时保留最多的是儒家典籍,而在同作为先秦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那里,“生民”政治思想对于构建他的政治思想体系是无所帮助,甚至和他的政治理念相冲突。两者对待“生民”态度的分歧
A.源于政治选择的差异B.反映出思想家所属阶层的不同
C.体现了文化间的对立D.表明先秦诸子学说具有多样性
2022-03-15更新 | 38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材料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以力服人B.无为而治
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
2021-10-19更新 | 1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孟子》载:“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可知,孟子认为
A.良知良能圣人特有B.反省内心能致良知
C.良知是天性固有的D.实施仁政扩充善性
2021-03-05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