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9 题号:130091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开始,美国总统积极利用媒体寻求民众支持,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麦金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与记者保持频繁接触的总统,他让秘书每天与记者见面,提前向记者提供总统正式发言稿、声明、咨文等材料,在照顾记者职业需求的同时,确保白宫对信息流的掌控。这些做法逐渐成为总统政治传播的惯例。1913年,威尔逊总统定期召开对所有正式记者开放的总统新闻发布会,此后白宫记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合理合法地代表公众直接向总统质询。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多数西方国家领导人将新闻发布纳入重要的国务活动,成为国家政治议程中不可或缺的常态化机制。20年代随着商业广播发展,广播逐渐被视为一种有力的大众沟通工具。各国领导人也尝试利用照片和电影等媒体帮助自己和政府塑造更加立体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翟峥《美国总统政治传播体系的打造及其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西意识形态对立及中外舆论博弈等复杂环境,我国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的探索异常艰难,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时间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
短暂关闭
19491954
允许极少数苏联及东欧国家记者采访,对西方记者“暂不开放"。
新华社、《人民日报》将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决策及讲话精神作为重点内容报道
审慎试探
19541977
在外事出访活动中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西方记者观看《梁祝》等中国影片。
接受国外记者专题采访,利用与国外记者的良好私人关系发布重大新闻。
内外兼顾
19781992
在外事活动中与外国领导人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
开启党的领导人对内新闻发布机制,创建“两会”闭幕日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实行剪辑录播的形式,参与记者须提前递交纸条提问。
持续常态化
19932019
形成出国访问新闻发布“三部曲”:访问目的国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举办联合记者招待会、接受主流媒体记者专题采访。
2000年国家主席接受专题采访时“不限时间、不限问题”,引发巨大反响。
国内新闻发布重点完善“总理新闻发布会”品牌,参与记者来源多样化,实行电视现场直播及互联网直播形式。

——摘编自吴锋《新中国70年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嬗变、基本经验、完善方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20世纪西方新闻发布机制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的演变趋势及其意义。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后半叶是国际法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期,国人对国际法的认识逐渐深入。李鸿章认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在面对日本武力挑衅时指出“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即理诎。”薛福成在《论中国在公法外之害》指出:“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西人辄谓中国为公法外之国,公法内应享之权利,阙然无与……近年以来,使臣出驻各国,往往援据公法为辩论之资,虽有效有不效,西人之旧习已稍改矣。”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行也”“所立之约,就通商一端而言,何其矛盾之多也?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烟台之约,强减中国税,则英外部从而助之,何所仿也?华船至外国,纳钞之重数倍于他国,何据而区别也?”

——摘编自韩小林《洋务派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运用》


(1)据材料概括国人对近代国际法的基本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人对近代国际法的认识。
2023-11-10更新 | 1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麋鹿起源于约300万年前的中国,被称为“中华神鹿”。在古人眼中,麋鹿被视为一种很漂亮的动物。远古以来,麋鹿就被华夏祖先视为吉祥兽、图腾。麋鹿文化包容了儒家文化的理智和积极,道家文化的豁达与明朗,吸收了长江文化的明快和黄河文化的淳厚,兼并了东方文明的克己和西方文明的开放。中国历代地方志有麋鹿记载的达115部,记载麋鹿的古文献史料就有64部之多。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陆游等都写有有关麋鹿诗词和文章。从商周时期的周文王,到雍正、乾隆等皇室文化,都与麋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麋鹿文化已渗透到诸多领域,如中国的饮食、保健、建筑、医学、艺术、文化等。

——摘自丁玉华《麋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1894年的北京永定河泛溢及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让最后一批麋鹿从中国消失。1956年,4头麋鹿从英国伦敦回到中国北京,1973年,英国又赠送两对麋鹿到中国,结出了麋鹿外交文化的硕果。1985~1987年,英国共赠送79头麋鹿给中国,使麋鹿在故土得到了健康繁衍、科学发展,结出了麋鹿外交和麋鹿文化的累累硕果。

——摘自张民军《中英麋鹿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麋鹿文化得以传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麋鹿交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麋鹿文化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2019-01-14更新 | 1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其中对一些中国原有的名词做了如下解释
电: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
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