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 古代文明的交流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84 题号:131555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征服,也时有发生。农耕世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以上国或优秀民族自居,蔑视周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称之为“蛮”“夷”戎”“狄”或“蛮族”“野蛮人”。一些农耕文明大国一旦富强,每以绥靖边疆为由,以武力掠取、征服游牧民族的土地,或置“藩属”,或抚其民为“同盟者”,征收贡赋,实行长期统治。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也常伺机入侵,这在东西方历史上都不乏其例。而这类或大或小的武装冲突往往在两个世界各民族之间引发广泛的、经久不断的战争。人员往来愈益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传播也愈益增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知识点】 古代文明的交流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论述题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年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7-10更新 | 14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选图中①一⑥号贸易路线中的两组,对其背景、贸易交往概况及其影响进行简要说明。
2022-04-03更新 | 14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文明在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会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世界史或中国史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3-07-15更新 | 2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