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133167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找,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美健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制不特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剩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确立了何种政体?该政体有哪些基本特点?
材料二 美国人在制宪会议上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理上对政府权力不信任;另一方面,现实中又有集权的需要。如何加强政府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不至于侵犯到个人的权利自由呢?也就是怎样做到有限集权。通过长达100多天的争论,他们采取的办法还是“制约权力,平衡利益”。
——《如何正确理解西方代议制中“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原则》
(2)材料中的“制宪会议’具体指的是什么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权力,平
衡利益”在美国近代政治中的具体体现。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规定:
1、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2、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
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3、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
负责法律的审批。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无行政监督权。
(3)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结合材料分析其理由。
2016-12-12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东西方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摘编自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材料二   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走上变革之途,至20世纪上半叶,有几次现代化的良好机遇。统一的中央权力机构为自下而上的变革提供了保障基础,适时把握住这样的机遇,把传统的连续性和变革的突进性有机结合,进行结构性改革,社会变迁对社会带来的冲击将相对减小,社会也将在稳定与变革的互动状态下,迅速发展。但是外部条件的险恶与内部条件的限制,破坏了这种和平改良的可能性,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然而中国现代化是一历史趋势,客观要求中国人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为此目标作出新的选择和探索。

——摘编自高华《中国近代革命史就是不断推翻旧政体重建新制度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几次现代化的良好机遇”,分析“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的原因。
2018-12-01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三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材料四根据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19世纪中期,随着议会制度的不断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在进行。1853年发表的《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为建立现代文官制绘制了蓝图。1870年的枢密院令以此为蓝本建立文官制,规定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晋升的依据。文官制的建立纠正了政党政治中政治分赃的弊病,同时也使国家政策有连续性,不因政府变迁而中断行政过程。

——摘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归纳英国选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与材料三相比指出中英两国改革的本质有何不同。

2017-04-21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