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 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3380882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曾经一度出现过粮食紧缺的严重危机。那里地形复杂,远望去是一目平坦,但实际却是沟壑纵横;很多地方仍然采用原始的生产农具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而且缺少农业水利设施。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边区政府没有一个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生活艰苦,粮食紧缺严重。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发展农业生产,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等等,逐步解决了粮食紧缺的问题。

——据齐文娟《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生产问题研究》整理

材料二   1971年春,在湖南省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1972年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林科技座谈会上,杂交水稻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73年,袁隆平领导的科研小组终于试种籼型杂交水稻成……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全部增产20%以上。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中国政府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陕甘宁边区粮食紧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杂交水稻成功研制的原因?说明杂交水稻推广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2-12更新 | 288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智慧家庭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达到“在家,世界触手可及;在外,家庭近在咫尺”的生活境界,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请根据以上材料形成一个观点,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19-04-18更新 | 8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夏商时期,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黍、稷。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关中农业区和关东农业区是全国的主要农业区……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由于是京畿之地,加上政府又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地……靖康之乱后,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碾压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则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湖广省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自改革开放以来,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等地,粮食产量下降。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转型成为粮食主产区。

材料二   联合国近期预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疫情下,已有多个粮食出口国采取了保护性出口禁令,给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冲击,不少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陷入“粮荒”。

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摘编自柏舟《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到现代粮食主产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全社会掀起“光盘行动”。CNN等西方媒体将中国“光盘行动”与“粮食危机”联系在一起,担心中国养不活14亿人。《印度斯坦时报》指出中国国内局势与1962年非常相似,都是因为粮食短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全球粮食危机的表现,并谈谈你对西方和印度媒体的看法。
2020-11-05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