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1358748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由于价格革命的推动,羊毛的价格上涨,一部分有远见的贵族不断购买和兼并土地,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将部分土地出租或直接雇佣工人从事生产,另外富农和乡绅通过早期原始积累,购入大量土地。据统计,在14851550年之间,贵族和乡绅圈地占圈地总面积的79.6%。到宗教改革时期,立法也开始倾向领主的利益,从1760年开始,圈地总面积飞速增长。数据显示,被圈地区和未圈地区相比,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大增加,从收益上看,圈地比未圈地增加了数倍。近代旧城市难以吸收大量乡村移民,17世纪非农人口比例已占到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失地农民大多留在当地从事副业。这些行业逐渐组建在一定区域集中,并随着行业集聚形成一些较大的城市。同时,传统敞田制的“平均主义”思想也逐渐被圈地制“经济人”思想所取代,新贵族在实现了大土地生产制的基础上追求利益最大化,“几乎所有农业技术的进步都是在已圈占或正在圈占的土地上取得的。”

——摘编自禹继杰《英国圈地运动中的三种转变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人见人爱的砂糖,不只为人们的饮食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为我们“透过物质认识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入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欧洲并不能种植甘蔗,砂糖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价格极其昂贵。16世纪,美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红茶加糖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沛,使劳动者成为工场老板需要的劳动力。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增长,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19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摘编自(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到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剧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食糖业发展带来的世界影响。
2020-12-24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经济政策与工业革命】

材料一   英国重商主义对经济的许多干预行为,或是国家与市场共谋的结果。一系列促进国内外贸易的措施,使英国商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以伦敦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体系,海外市场不断向外扩展。以国家为后盾的商业扩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增长,市场的庞大需求成为技术变革特别是机器发明的动因。积极推进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建立特许贸易公司,开拓世界市场,垄断对外贸易。不惜发动商业战争,向当时垄断大洋和殖民贸易的西班牙、荷兰及其竞争对手法国发起挑战,成功崛起。

——摘编自李新宽《对英国重商主义国家干预体系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期,德国实行了以“新重商主义”而出名的大规模国家干预政策,为德国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大国创造了条件。在内政和外交上促进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便成了国家的指导方针。如果说随着邮电和铁路的国有化,国家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并且扩大了国家自身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那随着社会立法、严格的保护关税立法和出口奖励制度等的继续实行,国家就为德国经济繁荣创造了重要的基本条件。德国政府进一步担负起工业和社会福利的责任,并且确实比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做得更为成功。

——摘编自仇海燕《论近代德国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重商主义与工业革命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新重商主义”的特点及作用。
2023-05-24更新 | 4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1870年,英国国会颁布《初等教育法》,逐渐形成一种典型的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由大学到中学,一轨自下而上由小学到职业学校。一轨为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设立的,一轨为劳动人民子弟设立的。前一轨设立的学校有公学、文法中学和大学。这类学校是培养未来统治者或社会上层人士,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学费昂贵。后一轨设立的学校主要有初等学校、职业学校、高等小学等,以培养体力劳动者为主,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这两轨极不相通,也不相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学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思考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2017-12-26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