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136330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孔子的思想,可以说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但不论是看孔子的《论语》或是其他的名著,都可以看到仁、礼的影子。是儒学中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字,仁最通常的理解是通过对道德准则的学习及遵从、达到一个修身”“爱人的目的,将仁作为一种实现爱人、立人、达人的必然途径。孔子的礼,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认为是个人行为规范与社会规范的集合,从大的方面来看,礼就是哲学的基本规律。在孔子的学说里,仁与礼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摘编自刘升《再观孔子的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言论中大量出现“仁”“礼”的社会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仁”与“礼”之间的关系。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仁”“礼”思想的认识。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主张产生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朱熹与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与黄宗羲是如何发展孔孟传统儒学的?
2020-10-13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热。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 democracy源于希腊文 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休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根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8-10-02更新 | 1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与民同乐”“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简要阐述他们的思想在实践中如何得以体现?
2019-03-04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