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36499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日本虽为战胜国,由于英法在战后没有全部兑现战争中对意大利的承诺,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的扩张野心,导致它们对该体系极端不满,并不断寻求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机会,与美英法的矛盾不断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还加剧了。

材料二   希特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

材料三   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矢部贞治《近卫文麿》

材料四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得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1929-1933年美、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情况表(以19298年为100%)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46.2%40.6%28.4%16.5%8.4%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面对危机,英法美等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方式减轻危机。而德国、日本由于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则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主义道路。

材料六   “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是古罗马帝国高级长官的一种权力标志,在他们出巡时其扈从每人肩负一束,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以斧钺。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它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材料七   英法绥靖政策的表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加以制裁。
19351936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3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1939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19377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3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19389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1)据材料一至材料四,说明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表现
(2)据材料五和材料六,说明二战爆发的原因。
(3)据材料七。说明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展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20—40年代出现的一种反动的社会运动、政治思潮和统治体制,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1938年,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匈牙利由31.8%增至42.6%,保加利亚由75%增至90%,西班牙由62,7%增至75.5%,罗马尼亚由48.5%增至55%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德国由27%增至82.5%.法国由19.1%增至53%,意大利由24%增至66捷克斯洛伐克由36.3%增至84%。

——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民族主义发展到顶点。在欧洲人看来,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相互重叠的词汇。民族主义者认为,对本民族的热爱,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因此爱国主义成为了具有相当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主义口号,并被统治者利用来进行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极端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排他主义和种族优劣主义等联系在一起,最后发展为法西斯主义

——高全喜《论民族主义》

材料三 1941年12月8日,中国政府召集特别会议,决定对国际战局之方针:太平洋反法西斯各国应成立正式联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同盟国联军总司令。要求英、美、苏与我国一致实行对德、意、日宣战:联合各国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结束以前,不对日媾和。12月9旦,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蒋介石还分别照会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议由中、美、英、苏、荷五国订立联合作战计划,由美国领导执行。罗斯福16日复电,主张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即反轴心各国组织,由中、美、英、苏、荷诸国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约定加盟诸国“保证运用其军事与经济之全部资源”对抗法西斯国家,并且保证“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张海峭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世界市场出现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设的意义。
2020-07-13更新 | 1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年5月10日午夜,成千上万名青年学生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手举火炬走上街头。在柏林市中心的广场上,火炬被投入数完本书籍中。这些书中有各国的文、史、哲与自然名著。宣传部长戈培尔宣称:“在这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这火光还照亮了一个新时代。”


(1)戈培尔所说的“新时代”其实是怎样的时代?简述该时代的特征。
(2)与戈培尔宣称这是一个“新时代”几乎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经历了一场“新时代”,请你评述一下美国的新时代。
2020-03-24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2016-11-27更新 | 1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