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解放战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8 题号:1380406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9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在“三年以来”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了那些斗争?(答出三项即可)。
(2)试概说“三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成功的事例两个。
(3)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决绝的斗争。请仿照下列,另举两例。
例: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他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4)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农村和农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进19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原因。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必须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一切财产,“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87.4111.4127.9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65.380.7102.1117.5

新中国建立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2020-02-14更新 | 1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提取材料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
(2)结合材料及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及意义。
2021-04-20更新 | 1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对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发生的革命和深刻变化,西方学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是一次独立的连贯事件,革命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孙中山领导的共和革命;二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三是毛泽东领导的共产革命。

——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900到反恐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中国三次革命一以贯之的任务。概括指出“毛泽东领导的共产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变化。

材料二   中国革命是一系列相互重叠却又完全不同的斗争,革命分为以下四类:①是促成中国从封建制过渡到共和制的政治革命;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达顶峰的知识和文化革命;③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达到顶峰的外交革命;④是始于20世纪初,在50年代推广至全国范围的社会经济革命。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900到反恐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知识和文化革命”对这一时期“政治革命”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简述20世纪50年代“社会经济革命”中的创新之举。
2020-07-14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