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3 题号:140856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预占”是夏、商、西周三代宗教迷信的重要表现形式,特点是认为神灵拥有最终与最向的决定权.反映的是人对上天的完全屈从、把人的一切都交由上天来决定的观念。春秋时期的人们已经不完全相信预占了,出现了所谓“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桓公十一年》)‘圣人不烦(频繁)卜筮"(《左传·哀公十八年》)等说法。而且在各种预占中,用人的言行等自身因素来进行的预占,大大超过了龟卜与筮占,成为春秋时期预占的主要形式。这股重民的社会思潮主要有两种基本观念,一种基本观念是民神并重之论,另一种基本观念是更多人提出的民重于神之论。民开始普遍地受到重视,出现了一股普及于当时各国的重民社会思潮:主张不仅要从情感上,而且要从政策上真正地关切人民;既要用德义教化人民,还要厚其民生,给人民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保障。

——摘编自黄开国、唐赤蓉《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转型》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近代西欧观念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少开明的学者立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基础。发展出一种以“人和人的价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欧洲的“神文主义”观念不断受到猛烈冲击。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赞扬人性的伟大,歌颂人生的世俗价值,强调自由意志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最大杰作,进而在政治上反对压抑自由意志和个性发展的封建主义。尽管此时的“人性”“自由”等观念具有抽象性,但仍能唤起和集结各阶层的力量,从而成为西方近现代思想观念的基石。

——摘编自董小燕《近代西欧观念变革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夏、商、西周时期相比,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实现了怎样的转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其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文化观念变革的主要内涵及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稷下学宫和希腊的柏拉图学园美不同时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374年,稷下学宫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齐国故都临淄,由齐国国君创办,存续150余年。临淄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都会城市之一,城中有冶铜、制钱、漆器、丝织等诸多手工业工场。而稷下学宫则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稷下诸子中,稷下黄老之“道”、孟子的“仁政”主张、荀子的“隆礼近法”思想等都是在实现哲学突破的同时,对新的治国理念和统一天下之术的探索与论辩。

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于大约公元前387年由柏拉图创办,是西方古代第一所大学,存续900余年。学园汇集了当时众多的学者在此从事学习或研究,学科设置主要以哲学思想的传授、研究为主,同时十分注重数学并扩展到其他学科,例如几何学、音乐、体育、天文学,以及生物科学中的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园希望通过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

——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座——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论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稷下学宫和柏拉图学园差不多同时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稷下学宫和柏拉图学园的不同办学特点,并简析二者的共同历史贡献。
2020-05-23更新 | 4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经月累时,犹得以涉山川,冒历风霜,识天地之高厚,亲民物之繁变,其所以强身体而壮精神之道”,其弟子三千,从卫、吴、齐、家。音、等西来,孔子游历,争习宣扬君子六艺,体会“山水之德”;庄子“经百川千岭,习诸国之精华,传天人合一之真”:墨子“其生平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曾游楚,前至那,后客音阳”,他带领弟子在游学过程中主要以说止战为主也为“与工肆之人”传授实用之艺。战国时提倡“行医”,名医带徒游四方,送医治病,系药集方,知神医向,为了寻求医学之法足迹遍布赵、楚等国。

——据林雅琴《百家齐游: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学考察》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游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游学的意义。
2021-05-30更新 | 3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在周代所设定的礼乐制度之下,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权威的解体,士的游离,对于整个社会阶层来说,带来了变化的可能。这使得农之子中优秀的人可以成为士。有知识的士从政权中游离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其再就业的直接选择就是以他们从官学系统中所习得的知识来进行,即通过传授自身的知识从而获得再就业。出于现实生存状态的需要,先秦诸子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惟其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现实支持和发展。于是,关注现实问题、关心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几乎成为了诸于百家思想的焦点。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秦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开发较早、人口稠密,郡县的设置较多,自然而然,各个郡县的辖区面积相对较小。南方地区经济落后、人烟稀少,郡县的设置较少,个别郡的辖境甚至超过了今天同一地区的一个省,面积太大,郡县很难对所属地区实现彻底的掌控。

——摘编自张卓琳《秦郡县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士再就业”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士再就业”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划分郡县辖境考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分析秦朝郡县制实施的影响。
2022-03-10更新 | 3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