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14115477
看图释史

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经济恢复与发展示意图




(1)看一看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想一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成就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式工业的生产总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0,其中重工业尤为孱弱。“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鉴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和中共宣布的‘一边倒’的外交路线,新中国当时可以指望的经济援助只能来自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据统计,从1952年到1957年,重工业投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而轻工业投资比重则由62.7%下降到55%。

——摘编自谢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58-1960年,中国“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但也表达了几百万人的热情。

——整理自【美】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1957年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及出现该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展的工业化实践及其影响。
2022-08-11更新 | 1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关闭了对外贸易的厦门、宁波、定海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中国人民不能自由开拓海外市场,对外贸的正常发展无疑起了阻碍作用……对国内商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叶,外部受到列强侵略,内部动乱不断,经济逐渐失去了维持上千年的领先地位,转为落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才开始低位出发,一度采取经济加速发展战略,从此曲折的踏上了崛起之路。

——《从过去300年看当今中国》(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20世纪50年代我国采取过哪些“经济加速发展战略”?试举两例史实。
2021-08-30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9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

(1)“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2)“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3)“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018-11-07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