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00 题号:1419168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以实行有效的管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 “ 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 ;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 “ 改土归流 ” 。乾隆皇帝表示: “ 蒙古、汉人,同属臣民。 ” 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年班朝觐和联姻等政策。

——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从 古至今,少数民族就是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依托,中国自汉代以来的历代中央王朝都比较重视民族工作 。 稳定边疆可谓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加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边疆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边疆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包括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

—— 据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改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而确立的重要制度,并简要评析该制度。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今四川、贵州、云南一带,除“百越”外,还居住着几十个少数民族。在秦代,他们统称为“西南夷”。这些民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秦国就将西南地区的巴、蜀两个小国消灭,并在这里设郡。……总的说,(这些民族)均处于较中原为迟的社会阶段。秦统一中国后,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因而也加强了西南地区同中原的联系。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从我国民族战争来看,它一方面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灾难,有的甚至是相当严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又是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   我国的民族制度有别于苏联等国而独具中国特色。……我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2%。我国形成为一个统一的、领土不可分离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是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各民族在开拓祖国的领土,发展经济,创造文化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苏联的历史与国情和我国则截然不同。俄罗斯公国始建于公元9世纪,1618世纪俄国沙皇发动了一系列旨在扩张领土的战争,……被其扩张地区的各民族相继被并入其统治之下。迄至革命前夜,俄罗斯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3%,10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金国总人口的50%强。……俄国布尔什维克为了团结被压迫民族的劳动人民,在民族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各民,族在自愿的基础上达到斯的联合,就必须承认民族有分离的权利,在民族共和国的基础上实行联邦制。

——摘编自郑家骝《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和成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秦为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和联系所采取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述长城在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有别于苏联而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的名称,并概括造成中苏两国民族制度差异的原因。②概括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并简述该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
2022-04-13更新 | 1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代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大批汉人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城一带。元政府在蒙古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屯田,调动大批蒙古人、汉人、南人在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梅海等地屯田6万多亩。元政府还在云南设云南行省,汉人张立道任巡行劝农使时,“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并向当地人介绍内地的养蚕植桑经验。

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皇帝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政策,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针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他发牛种,给银两,分房屋以鼓励垦种。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措施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雍正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额。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用联邦制来解决我周民族问题的主张: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946年4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以立法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下来,这是中国民族法制史上的创举。民族区域自治不再仅仅是一种政策主张或建议,在事实上成为一种制度和实践。与对联邦制构想的放弃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相对应,“民族自决权”也随之淡出党的主张。

——摘编自张殿军《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政府和清政府对边远地区管理政策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2020-07-01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中国边疆政策与民族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抚驭远人,全在恩威并用,令其感而知畏,方为良法。若如明季汉官,当外藩恭顺,则藐忽而虐侮之,或且勒索滋弊,及其有事,则又畏惧而调停之,往往激变,率由于此。……历观往代,中国筹边所以酿衅,未有不由边吏凌傲姑息,绥驭失宜者,此实绥靖边隅、抚驭外人之要务。

——《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1850年,林则徐因病回到福建原籍。他根据自己在新疆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沙俄多次胁迫清廷开放伊犁、塔城的现实,发出了“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的预言。

——摘编自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所采取的政策及其理由。结合所学,从“大一统”的角度,分析清朝边疆政策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晚清时期能佐证林则徐“预言”的主要史实。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试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总结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各自处理“多元”与“一体”关系的思考与实践。
2021-10-20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