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172178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帝元鼎六年)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南阳、汉中以往郡,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馀人,费皆仰给大农。

——《史记》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蛮隶江南者,为州五十一;隶岭南者,为州九十二。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三(雍正五年十二月)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此朕念边地穷民,皆吾赤子,欲令永除困苦,咸乐安全。并非以烟瘴荒陋之区,尚有土地人民之可利,因之开拓疆宇,增益版图,而为此举也。今幸承平日久,国家声教远敷,而任事大臣,又能宣布朕意,剿抚兼施,所在土司,俱已望风归向,并未重烦兵力,而愿为内属者,数省皆然。自此土司所属之夷民,即我内地之编氓;土司所辖之头目,即我内地之黎献;民胞物与,一视同仁。

——《清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略南方所呈现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70年,明政府实行海禁,下令寸板不许出海,禁止民间商人出海贸易。海禁造成沿海民众贫困,民众铤而走险地从事海盗走私、勾结倭寇,倭寇之患加剧。1513年,葡萄牙人阿尔瓦雷斯抵达广州,进行贸易活动。1518年,葡萄牙国王派遣使团来华,使者皮菜资得到明武宗的接见。 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员,获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材料二:戚继光平定倭寇后,1567年明穆宗开放漳州月港,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买卖商品,民间商人的出海贸易获得合法的地位。同年,政府颁布银钱兼使法令,规定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外国商人来华,在广州、澳门、漳州月港等地用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1574年,西班牙人开辟阿卡普尔科(西属墨西哥)马尼拉(西属菲律宾)广州等地的贸易航线。1655年后清政府数次颁布禁海令迁界令",禁止民间商人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于1684年设立江海关 (连云港)、浙海关(宁波)、闽海关(厦门)、粤海关(广州)四个海关,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买卖商品。17171727年,清政府禁止民间商人前往东南亚,不久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再次实行开海,允许民间商人到东南亚等地买卖商品。1757年,乾隆帝下令只准英国、荷兰等国的商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实行垄断经营。英美等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清经济史研究现状及趋势》、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2023-09-24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在清朝的前150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20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域。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域,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在边疆治理上的贡献。
2022-09-07更新 | 2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司制度产生于元代,是元朝“因俗而治”的制度创新。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在总结了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推行的“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开创了土司制度。明随元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土司制度,并在西南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中期,雍正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衰落,但仍有大量土司一直存在。

——摘编自切排、赵志浩《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基于土司制度的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司制度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元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展开论述。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2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