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428025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它的弊端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唐朝、宋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错误)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   自古……并不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18-12-04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一上台便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其各种各样的需要。……宋代农民和工匠所受封建国家赋税剥削虽较前加重,但他们获得了比以前要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这种环境极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宋朝宰相)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掌禹锡(宋朝人)领导医书的编纂,都是典型的例子。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科技史求索》

材料二   历史总是向前进步的,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都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步。唐宋之间的变化之所以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就是因为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变化的层面比较多,但这些变化和差别都不是质的变化而只是量的差别。严格地说,这种变化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阶段性变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而不是什么“近世”的变革。

——李建《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与唐宋变革》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宋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2)提炼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宋朝发生的显著变化。
2020-11-18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朝、唐朝、宋朝)的民族关系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历史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0-11-21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