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8 题号:1430629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封国有王、侯两级。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是列侯的封地,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而不受所在郡的管辖。在高祖晚年,“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九个同姓王国占据地35郡,与异姓王长沙国在地域上连成一片,总封域占汉朝疆域一半以上。朝廷直接管辖为15郡,比高祖初年更形缩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者掌控地方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举措的弊端,并归纳汉武帝解决弊端的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并概括该政策实施后的成效。
2022-12-26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唐】杜佑《通典》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建立初期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经济形势是如何造成的?
(3)材料二、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共同认识?由此采取的治国政策是什么?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022-10-10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汉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2021-10-20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