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44322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面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人们长途跋涉的直接动力。政治制度几乎同时逐步扩展到西部。西部精神是在西部开发中逐步形成的,而这种精神又推动了西部乃至整个美国的发展。在美国的边疆治理的过程中,印第安人的土地被大量掠夺,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或因疾病传染而死亡;亚裔人和其他民族的白人后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或歧视。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兴起于元朝的土司制度,是对秦朝至唐宋时期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的重大完善。这一政策主要实行在西南地区。明清承元制,雍正还发展了唐太宗的思想,主张“中国自古一统”,内地和边疆没有“华夷中外之分”。明清把大部分土司的品级从三四级降到五级。土司职位世袭。元朝规定继承应该得到中央批准,明朝要求继承人须到中央政府履行手续,清朝进一步规范了人选范围。明清时期,持续大规模地改土归流(改土司制度为内地的郡县制),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各地措施有所差异,更非“一概更张”,如广西已基本完成、川滇“土司尚留十之六七”。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边疆治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边疆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非常深层的道歉文化。这种文化传统,源自汉朝天子皇帝的罪己诏。当汉代大儒董仲舒要神化天子权力之际,他同时也预言了统治者因失德、失道而遭天厌弃的可能性,并且按照他的天人感应论,建构了著名的天谴论。这种天谴论认定:“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而仿败乃至。天子如果出现了失道、失德的现象,可以依据天意进行悔改,首先表示其悔改之心具体做法就是给天子昭告罪己诏。如果再不悔改,其朝廷权力及其统治就会彻底结束,天令就会转移,天子会遭天厌、被抛弃。这就是隐藏在中国文化传统深处的道歉文化。

——摘编自李向平《从“罪己诏”到官员道歉》

材料二自人类政治文明进入民主共和时代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政府和社会、官员和百姓的关系应当是经济学中的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即官是代理人,百姓是委托人。官员应当向百姓负责,为公共利益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官员出现过错、失职等情况之后,主动地、诚恳地、及时地向百姓道数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从不道歉到道歉,再到道歉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和提升程度之不同,客观上可以作为一个国家民主化以及民主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具体指标。

——摘编自任建明《向国外官员学道歉

材料三近年来,“官员道歉成为我国政坛的一股新的潮流风,道歉事由大到突发灾难与特大事故,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问题,针对不同事件需要道歉的官员频繁出现在公众的眼前

——摘编自金婧、申锋《官员道歉的制度化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汉代皇帝积极“罪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道歉文化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员道歉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
2020-08-10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代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据罗志田等《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材料二   传统社会,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这就是乡绅阶层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乡绅一方面被国家利用控制基层社会,另一方面又作为乡族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与政府抗衡,并协调、组织乡族的各项活动。

——据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三   1982年九届人大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正式拉开国务院精简、合并机构的序幕。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于1983年也开始精简机构。在经济发达地区,将省辖中等城市周围的地委行署与市委市政府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同时,中央决定下放权力,扩大地方的自主权。主要是扩大省市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权限,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开始由直接管理向间接控制过渡。

——据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朝到元朝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传统乡绅阶层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对地方政府管理机构进行了哪些改革探索。
2019-10-29更新 | 2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中央根据事务的需要,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巡察使、安抚使等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每道在所部大州设立固定治所,设立固定的采访使,下设判官、支使、典依等僚佐人员。为防御少数民族的骚扰,先后在北方边境线上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在所辖区域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力。节度使所辖地区也称道,是监察区的道内的一个特殊部分。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在道内采军政合一的管理方式,道实际上拥有所属州的军政、行政大权,长官称节度使,成为州之上的一级实体单位,由十五道增加到四十多道。唐代的节度使虽然可以割地称雄,但不至于拥有推翻中央的实力,形成中央政府与藩镇共存的局面。

——摘编自张小稳《历代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演进规律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六大行政区管辖的范围与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六大军区大体上是一致的,大区的领导人大都又是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也是各大党中央局的主要领导人。……1953年中共中央准备对党和国家领导机构进行大幅度调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决定:为了中央直接领导省市,减少组织层次,增加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为了节约,并适当地加强省、市的领导,撤销大区一级机构,是完全必要的和适时的。到1954年底,六大区相继撤销,至此实现了中央对省、市、自治区的集中统一领导。

——摘编自吕春子《建国初期六大行政区政府的建立与撤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体制中“道”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大区撤销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认识。
2022-02-22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