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14438263
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 疆域的奠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在已归附的边疆民族聚居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前人开创的羁縻政策。羁縻府州长官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并以传统方式处理本族内部事务,其职位可以世袭,但须经朝廷册封任命,接受所在边州长官的军事征调,并向朝廷进贡。这一制度符合当时西南社会的实际状况,进而巩固唐朝的西南边陲。

——摘编自邓仕海《唐代西南边政与边吏研究——以剑南道为中心》等

材料二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执行国家的政令和律法,承担国家规定的赋税,建立国家正统的儒学教育体系。随着制度障碍的打破,人口大规模流入垦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相互交融及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改土归流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在西南地区得以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实施的意义。
2024-01-28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民族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对局势的整体分析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正确举措。通过与乌孙和亲,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也将势力深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屯垦戍边、宽抚厚禄等政策的执行,增进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巩固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地位,使西域各国衷心臣服于西汉,最终形成了抗击匈奴的强大力量。战胜匈奴统一西域,为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终于在公元前60年使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摘编自张倩《汉武帝在西域的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衷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

——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

材料三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材料四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李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礼记·王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汉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3)阅读材料四及以上材料,总结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
2022-11-28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代,一些大陆人到澎湖建造茅屋,男耕女织,种植黄豆、黍子,还把瓷器运到台湾。明朝中后期,大陆的零散商人活跃于台湾与澎湖各个地方,每年都有十多艘船只把大陆的玛瑙、瓷器、布和盐运往台湾,换回台湾出产的鹿脯和皮、角等,从事两岸间的贸易活动。17世纪以来,大陆人不断进入台湾,大陆客家人还出资兴建水利工程,推动台中与台北水利灌溉系统形成。嘉庆十五年,清政府设官管理农事,推广农业技术,使台湾高山族人“始知置备耕牛、农具,渐通汉人语言”,也学会“烹调饮食”。

——摘编自陶诚《历史上大陆对台湾的开发》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台湾得以开发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这一时期“台湾得以开发”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2021-10-26更新 | 2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