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145310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材料一中,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明、清时期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法定意义?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和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于丞相问题的看法有何不同?为此各自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2) 依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怎样的阶段性特征?
(3)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2016-11-18更新 | 2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物·古代中国


问题
(1)将上面文物图片按代表的朝代排序。
(2)上述文物对研究这时期历史有何价值?
(3)写出上述文物代表朝代的政治制度特征。

2019-01-02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方孝孺(1357—1403),明初著名政治家,天资聪颖,自幼受到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对圣贤事迹神往向学。其父方克勤为官以民生为念,恪尽职守,广受好评,其侍父宦游,深受言传身教,方孝孺曾被举荐给朱元璋,未受重用。建文帝即位后,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凡军国大事,都必定征求他的意见。他欲尽复三代之治,把理想变为现实,辅助建文帝省刑、减赋,更定官制,锐意文治,力图改变洪武以来严苛峻急的统治政策。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有谋士特意对朱棣提到“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应允不杀方孝孺。攻下南京后,朱棣召见方孝孺,令其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而被诛,他下令藏方孝孺之文者罪至死。但明中叶以后,方孝孺的文集被一再刊刻传诵。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方孝孺被建文帝倚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方孝孺的改革及遭遇。
2021-05-01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