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两次鸦片战争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95 题号:1453346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伦敦和利物浦的商界……希望:自1842——1844年签订的条约应予修订……中国关税应予重订;另外,所有的外国人均可进入大多数的港口,甚至可以沿河道和运河深入中国的内地。

——《两个世界杂志的年鉴》第7期(1856——1857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2—1855年间英国输华商品量变化的趋势,说明一个商品在华“销路不广”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然而中国人民没有屈服。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幅地图,写出战争最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的三个条约名称及时间?
(2)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什么?从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条约内容看这场战争有什么新的时代特点?
(3)三次侵华战争分别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10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获取更多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大量西北东北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1895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如下图)   

                                        ——《光明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①:         ;②:        
          ; ④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为什么高1.842米?
(3)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代中国人应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2019-11-03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把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演变趋势。
2019-12-23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