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5 题号:1457809
阅读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节选),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也。前者曷为无完全国家?以其国家思想不完全也。

……故今略述其变迁异同之大体,使吾国民比较而自省焉。苟思想之普及,则吾国家之成立,殆将不远矣。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甲 欧洲旧思想乙 中国旧思想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四、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四、帝王非天之代 理者,而天之所委任者,故帝王对于天而负责任。四、帝王及其他统治权,非天之代 理,而民之代 理,非天之所委任,而民之所委任,故统治者对于民而负责任。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而不相属。
七、立法权在少数之人(君主及贵族),其法以神意为标准。七、立法权在一人(君主),其法以古昔为标准。七、立法之权在众人(全国民)、其法以民间公利公益为标准。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1.概括甲、乙、丙三种思想中关于君主权力的不同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不同主张的思想根源。
3.概述梁启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写作意图。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牙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材料三

请回答:
(1)孔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战国时期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家思想
(2)西汉时期董仲舒如何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3)简要说明材料三中两位人物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2016-11-27更新 | 3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动仪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保持了传统文学“哀而不伤、婉而多讽”温存敦厚的美学风格。直到盛唐,古代戏曲一直处于羸弱病态中,被视为非儒家知识分子所为的旁门左道,难登庙堂。南宋时,中国戏曲终于拥有完备形态,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达到顶峰。中国古代戏曲历经千余年的融合与发展,见证着历史,传承着文化。

——摘编自韩彩英、范秀峰《略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和早期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未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思想骤变,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演进。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文学界的革命,戏曲文化出现了全面转型。1897年,严复提出戏曲“使民开化”的主张。1903年,欧榘甲呼吁改革戏曲,开通民智。中国戏的改良拉开帷幕。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其中,思考戏曲的社会价值,探讨戏曲的改良理论,使传统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诸多的变化。

——摘编自刘梅兰《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戏曲改良运动开启的原因。

2017-12-15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的原因。
⑵.材料二 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⑶.综上材料,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016-11-27更新 | 3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