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水利、灌溉、施肥、育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0 题号:6609501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问题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水利事业数量及分布地区统计表(汉—宋时期)

时间/地点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总计
两汉181945111411156
魏晋南北朝21436111377221160
隋唐五、代4515352541619134721338111293
两宋209392424117162715410840185727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两汉至两宋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唐中后期,“诸雄割据”,“虽亦尝有边境上之兵争,然南方各道所受战争影响远不如河南北及关中区之长且烈。”宋朝立国之后,太祖曾规定“有能兴水利、辟田荒”者“有司具赏格”。仁宗、神宗时期,官府督修了淮南、两浙、福建等地的水利工程。两宋时期,伴随北部国防边境线不断南移,出现了人口不断南迁的现象。唐中叶南方人口比之前约增近5倍,宋代中期约增近6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唐宋时期南方水利事业发展的条件。

材料三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呈递了《请开农学堂地质局以兴农殖民而富国本折》,比较详细地介绍西方各国在农业方面的生产技术,如机械化、化肥和温室大棚等,提醒朝廷决策者较其得失而知其富强之所在;并建议京师设立农商局,各省设立农学局、地质局。在《请励工艺奖创新折》中,康有为建议奖励新技艺、新发明,特许专卖,甚至设立爵位以吸引各界人才。这些主张均被光绪帝所采纳,并以诏书方式颁布。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2018-01-02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yù)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
(3)依据材料二指出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2019-11-19更新 | 3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6-11-27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