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89 题号:14712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 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 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
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以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而矣。向使天下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的?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看法的思想内涵发展了什么重大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这一 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有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两者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民主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贵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名论,荀子有“君舟民水”的生动比喻,明末清初诸大儒更为激越地表达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理念。先哲们的这些思想,为梁启超等近代民权与民主先驱者们提供了思想资源,“天下为公”观念更成为孙中山终身奉行的理念。

——摘编自胡发贵《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滥觞》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及其实践意义。
2022-01-12更新 | 2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士大夫精神到两宋时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圣贤气象”的士大夫精神。唐宋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举制对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另外,唐宋时候经济、文化教育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譬如,唐宋时期形成了完全没有门第观念的书院制度。而且,宋代的政治环境很好,宋代朝廷反思唐末五代藩镇之弊端,采取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倡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营造了宽松的舆论环境,所以宋代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也非常强,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思想家对士大夫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追求圣贤气象者必须首先具有豪杰精神。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倡导的“豪杰精神”,集中体现为经世能力、智勇双全、开拓世界、创造功业,极大地丰富了士大夫精神的思想内涵。在“圣贤-豪杰”救世情怀为动力的士大夫精神感召下,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近代政治家奋不顾身地推动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促进了“科学救国”、“军事救国” 、“实业救国” 等近代思潮的兴起。

——摘编 自朱汉民《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士大夫精神内涵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比较两宋与明清之际士大夫精神内涵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
2020-08-07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务实与创新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历程,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学者(顾炎武、王船山、黄宗羲、朱舜水等人)虽生长在阳明学派空气之下,因为时务突变,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学问,是为政治而学问.他们的学风都在这种环境中间发生出来。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在罗马民族崛起的过程中,求真务实成为了罗马人崇奉的重要信条和坚持的重要原则。政治方面,意大利半岛统一之前,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统一进程的加快,罗马领土和人口急剧增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更为错综复杂,罗马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先后将公民权授予意大利本土的拉丁人。地中海世界被征服后,罗马统治者不失时机地授予了一些被征服地区公民权,以博得他们的忠诚。建筑方面,罗马人很好地遵循“坚固、实用、美观”的原则。从总体看,罗马建筑神庙、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完全从坚固和实用考虑,美观尚在其次。

——杨俊明《古罗马民族的求真务实精神》

材料三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当时领先全球的技术创新密切相关。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规》,使创新的报偿有了所有权保障。政府授予棉纺织技术的重要发明者阿克莱特爵士头衔,还奖励卡特莱特—万英镑.18世纪末,英国各地纷纷举办传授机器操作等应用科学知识的讲习所,到1850年,职业讲习所已发展到600多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厂曾引进法国的麻织机、美国的轧棉机、德国的织席机、意大利的丝织机以及中国的棉纺织业技术等,并进一步改良.

——陈秀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学风兴起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王船山“为政治而学问”在思想上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种并予以阐释。①概括指出罗马统治者为有效统治被征服地区所采取“求真务实”的举措。②以大斗兽场为例,说明罗马建筑很好地遵循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英国技术创新“领先全球”的有利因素,并指出阿克莱特在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和技术创新上的成就。
2020-11-05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