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4 题号:147487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儒家榜样谱系简表
榜样类型1 代表人物榜样类型2 代表人物
家庭榜样 父亲榜样舜、孔子等政治榜样 圣王榜样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
母亲榜样文王之母大任(教子有方)等圣人榜样孔子、周公、伊尹(辅佐商朝多位君主,
政绩卓著)等
孝子榜样舜、文王、曾子等贤人榜样皋陶(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姜子
牙、史鱼(敢于劝谏君王)等
丈夫榜样舜、曾子等君子榜样史鱼、蘧伯玉(主张以德治国)、子产
(春秋著名改革家)等
妻子榜样杞梁之妻(孟姜女原型)等教师榜样孔子等
睦亲榜样舜等学生榜样颜回(孔子学生,以德行著称)、子贡
(孔子学生,能力突出)等
注:本表系作者对儒家榜样的梳理。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典型抽样式梳理,而非全景式呈现。


——陈继红《榜样教化: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比较、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法官),瞽瞍(舜的父亲)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阻止)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法官是按职责办事)。”“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尽心上》第35章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结合所学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葡、西等国商人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白银资本》等

材料四《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从全球化的视角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材料五1922年,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阅读材料五,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

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说明。

2018-04-01更新 | 13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强调普天之下“以和为贵”的思想,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天下的各个部分都应该有自己的秩序,在自己所应该在的轨道内运行,每个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以此来达到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状态。在当下,中国在处理与他国关系中秉持着“亲人善邻”的原则,坚持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理念,积极投身国际社会秩序的规范和重建,特别是对一些经济、政治、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帮助,同时在解决南北问题,促成南南合作,促进全球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编自杨佳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17更新 | 19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实现其政治主张,但却被各国君主认为不切实际。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时代变革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9-25更新 | 3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