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0 题号:14875166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探索治国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争鸣,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人性本恶B.老子提出相生相胜
C.荀子主张隆礼重法D.邹衍提出道法自然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由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这主要体现了
A.儒家的治国追求
B.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C.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D.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
2019-06-19更新 | 29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始终是主流思想
B.儒家思想本能排斥其它学说
C.名家和佛教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D.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10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有人说,“教”包括“孝”和“文”两层涵义,古代汉语有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2020-10-1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