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9 题号:148780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来城市商业的繁盛,特别是以市场活动为中心的商业市镇的兴起,是吸引商人从负贩行商到侨寓定居的首要因素。在这些市镇中,人口增长迅速且较为集中,商品销售市场广阔且相对稳定,为商人寻求稳定的利润创造了条件。这些经济型市镇大多处于水陆交通的要冲之地,交通的便利为商人提供了良好的物流,因此,商人定居于这些地方,更便于他们了解当地市场行情,获取需求信息,在此情况下,商人们无论是在客居地开设店铺,还是贩运商品至自己的居住地销售,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都更多。所以,宋人说:“富人比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于天下,然后以收天下之功。”

——摘编自冯芸、桂立《宋代城市商业的繁盛与坐贾势力的发展壮大》

材料二 明清时期,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商业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来市镇发展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重庆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2021级学生在2018年开展了一次黑板报大赛,其主题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展开,以下是同学们的板报节选:

材料一.在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了邓小平同志的画像,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86年邓小平同志的画像又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的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材料二.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杨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封闭自守……只有打开关闭几个世纪的国门,中国才能获得未来的发展。

材料三.深圳建特区,搞开发,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开放资金从哪里来?在酝酿建立特区时,邓小平就明确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为了解决钱的问题,深圳人想到了将土地出租给外国人的办法。


(1)请问材料一中的新时代指的是什么?“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说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关闭国门,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邓小平为什么说“中央没有钱”。请问当时深圳的“土地出租”和旧中国的“租界”有什么不同?
2019-09-15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应用、推广,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秦地即占10处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铁矿。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杨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金属农具的分析研究》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 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运用,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用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出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唐朝时期犁耕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2022-11-14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山西祁县人,身处晚清乱世自强不息,避险趋利,在中国各地有粮店、当铺、钱庄、票号等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成为清末晋商代表。乔致庸以一信、二义、三利为经商理念,制定严格的号规制度,知人善任。他制定严格的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他眼光开阔,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时所需军费,多由乔家票号存取汇兑,有时军费急缺时则向乔家票号借支透支。他志向远大,初为商人即提出要“货通天下”,看到山西商人纷纷发展票号进入金融业,他立即意识到有广阔前景,马上创办“大德兴”票号,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

——改编自武世刚《乔致庸和乔氏家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乔致庸商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乔致庸商业成功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