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14933249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斯文·贝克特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棉花帝国”一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确地描述道,这个行业“在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英国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

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或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或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棉花种植。为了大规模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据材料概括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棉花帝国”的相同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帝国”崛起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欧洲最主要的金融中心,它的汇票可以在世界各地兑换,扮演了世界货币的角色,成为欧洲各个王国、公爵、公司的借款人,俨然是欧洲的央行。

——2013年10月30日《长江商报》孙兴杰《资本转移与荷兰的衰落》


材料二 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5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傲视列强,伦敦也逐渐成为全球生产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伴随着19世纪最后20年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积累了大量黄金储备,英镑成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一战前得以确立,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百年变迁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三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再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之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美国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援助参战国恢复国内经济,纽约也将金融活动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国际金融中心百年变迁对中国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伦敦成为当时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进行资本扩张的。
2018-06-19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84年,英国航海家沃尔特雷利开辟了英国在北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并将它取名为“弗吉尼亚”,以表示对深受他们爱戴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的敬意。他们对女王有这样的评价:“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的蹲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这是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的变成熟、变统一了。”伊丽莎白女王的智慧和宽容,为英国现代政治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她将英国社会带入了早期的辉煌。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人们靠工业、而不靠农业生存。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他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6%,18511901年又增长了213.9%。17001780年,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0.9%—1%,17801870年已超过3%。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的多,它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为“英国现代政治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的有利条件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2-08-14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获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农工商既是一种职业划分,又是一种社会等级。中唐以后,伴随着财富力量的崛起。商人越来超多地与权费交通。与士宦联烟以及纳时买官和墙暴于弟科举入任。另一方面,由于贵者米必富和封建政治结构的调整,官僚士大夫阶层出于各种目的,也迫切寻求与商人交站,这为商人争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国此士商之间从原来对立的关系不断向两者还为一体转变。士农工商等级制在贵者贯和民者富的上下对立运动中被财富力量程毁了。富民阶层成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因此我们可以说,家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民阶层"。

——摘编自林文勋等《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美国社会分层并非一点不变,从16世纪开始,英国通过社会流动给整个社会注入了活力,之后英国社会阶层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青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两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连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改编自舒小芮《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富民阶层"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社会阶层流动的认识。
2020-08-25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