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149601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唐一代,吐纳东西文化,兼容华风异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都很明显。在京都长安,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使得居民的衣饰、饮食、娱乐、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胡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了这座国际大都会包含的气象,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风貌。

——张兴胜《唐代长安的“胡化”风气》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6世纪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屯门海战后南京兵仗局大规模仿造从葡萄牙缴获的佛郎机炮。

——摘编自李亚凡《世界历史年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结合唐代佛教传播的史实,阐述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海防的角度指出16世纪中国面临的新问题,并概括明朝统治者的应对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友好交往史实

时期典型史实
汉代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这就是近世所说的“①”。
唐朝唐高宗时,高僧②到过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后撰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记录了许多国家的状况。
明朝1405年到③年,郑和先后七次出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④。


(1)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图表信息,写出①②③④处相应的内容。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继承和发展了明太祖的睦邻安邻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遣使持“即位诏”宣谕各国,以正视听,树立自己的国际威望;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争取有个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郑和下西洋时期,由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迅速发展和人员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有鉴于此,明朝政府便于1405年在南京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外语学院叫“四译馆”(也称四夷馆),专门培养与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国家的外语人才,所设外语中有满剌加国语(即马来语)暹罗语(即泰语)缅甸语等。……就在此时,一批汉外词典也相继问世。其中的《满剌加国译语》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语马来语词典……内分十七个门类,所收之词多与航海和朝贡活动有关,是为满足郑和下西洋时期朝廷交往的需要而编写的。

——梁立基《郑和下西洋与明朝对东南亚的睦邻安邻政策》


(2)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成祖推行“睦邻安邻”政策的原因以及加强与海外交流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

材料五   4月26日下午,日内瓦会议在国联大厦开幕。五大国的总理、外长、专家齐聚一堂。……4月28日,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首次发言。他指出,苏、美、英、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其他有关国家的外长们坐在一起,为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而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


(3)材料中提到的“为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指的是哪些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2020-04-14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2020-04-24更新 | 3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图4、图5、图6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西汉、唐朝、明朝)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4、图5、图6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0-11-24更新 | 4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