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4994906
英国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它的历史作用却非常特殊,开创了世界的一种新文明。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   一些专家认为,19世纪末世界经济达到的高度一体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普遍与国际金本位制挂钩,而另一些则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出色地扮演了中心的角色,伦敦的金融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是原因之一。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一直坚持金本位制……在20世纪之初,实际上所有主要贸易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这种局面持续了近20年。

——(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王权加强的表现。结合英国的历史分析“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并分析光荣革命前后两种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9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派使臣随商船前往中国,并致信中国皇帝。不幸,船队到好望角时遇难,又遭遇葡萄牙舰队袭击,最终全部覆没,信件并未送到。以下节选自该信:

“持此信致陛下之吾国忠实臣民里查·阿伦及托马斯·布罗菲尔德,系我英格兰王国伦敦城之商人。彼等坚决恳求吾人准许彼等取海道前往贵国贸易。盖贵国治理坚固而贤明,其声誉传遍天下,是以此等我臣民不仅欲参见陛下,且愿于彼等身居贵国期间,遵循贵国之法令。……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国人来贵国某处、某港、某地、某镇或某城贸易时,务请赐以自由出入之权,与其他国人在贵国贸易所享受者,一无差等。则吾人在他方面不独对于陛下尽具事上国之道,且为我两国国君及臣民之互爱与贸易起见,愿对于贵国人民之入境贸易者,到处予以自由,加以保护(如陛下以为善者)。”

——据萧致中《西风拂夕阳: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

材料二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英国君主对中国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中英双方交换了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女王还把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当年写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一封信(当时未能送达)作为礼物当面赠送李主席(注:李先念主席),以示中英两国的传统友谊。

——据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助理唐龙彬《忆英国女王第一次访华》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王致信中国的目的,并比较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的背景,并分析其赠送书信传递了哪些信息。
2020-05-07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21645年的第一个阶段为内战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保皇党人被克伦威尔领导的新模范军击溃。在16451649年的第二个阶段,克伦威尔领导的温和派战胜了约翰·利尔伯恩领导的激进派。当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处死时,克伦威尔当上了被称为共和政体的英格兰共和国的首脑。在16491660年的第三个阶段,克伦威尔和他的清教徒追随者们极其有效地、虔诚地统治着英国。克伦威尔死于1658年。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得以复辟,从16601688年的第四个阶段为王政复辟时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试图恢复个人独裁统治。最后,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随着1688年“光荣革命”的到来被推翻,新的统治者是詹姆斯一世的女婿、奥兰治亲王威廉。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基本原则的《权利法案》。此法案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结束了几乎半个世纪前就已开始的英国革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32年前英国议会部分议席分布情况表   

地区康沃尔郡兰开夏郡曼彻斯特市、伯明翰市博塞尼镇
人口30133均超过103家农舍
议席44142

——摘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前英国议会议席分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政府采取的举措。
2023-05-01更新 | 1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这种人物)已经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权力的圈子,但是在社会上却还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威望。(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五代乱离,幸存的士族失去了庄园,流徙各地……宋太祖太宗只好扩大进士科名额……,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士大夫不能不为皇帝所用,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等著《皇权与绅权》

士绅、宗族所支配下的乡村社会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城市,疏离、独立于国家权力,……乡村社会一般不会随着国家的瓦解而瓦解,反而会担负起文化储存器的功能,保护了一批社会精英,使社会政治秩序得以重建,中华文明得以积累传承。

——摘自张星久《对传统社会宗族、乡绅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材料二   从12世纪末到15世纪,是英国贵族“白日中天”的兴盛时代。他们在与王权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中,实力与王权渐趋接近。于是,明确规定贵族与君主封建关系的《大宪章》被认真制定并被屡次颁布,独具英伦特色的议会两院产生了……他们从此成为英国世俗贵族和议会上院的主体力量。……不列颠的贵族群体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在政治改革运动中把握并遏制着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经济领域扬眉吐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高视阔步。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世袭贵族终于到了穷途末路。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至19世纪中期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019-05-14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