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7 题号:15013809
1930年前后,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那些胡说必须降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人,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是我们阶级敌人的代理人”。据此可知,斯大林的论断
A.将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相结合B.以追求建设速度作为终极目标
C.推动苏联工业建设道路的开展D.导致经济政策转向了自由生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1933~1934年,苏联农民的小麦交售给国家的价格为每公斤3.2到9.4戈比(货币单位);通过国家商业渠道销售的面粉每公斤零售价格最高约是400到500戈比。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应对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封锁B.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市场繁荣
C.提高集体农庄农户的积极性D.为高速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
2022-05-09更新 | 2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十月革命胜利后,只建立起为数很少的国营农场,广大农村散布着近二千五百万户个体农户,列宁称之为“汪洋大海”。到1927年底,参加农业公社、农业劳动组合、共耕社等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农户,总共才ニ十万户,占全国总农户数的0.8%。这说明
A.十月革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余粮收集制适应苏俄的国情
C.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小农经济D.苏联的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2021-09-06更新 | 2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苏共领导人布哈林1928年表示:“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这一“深刻内在的错误”是指
A.用行政手段安排生产和生活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民主法制
C.牺牲农业轻工业发展重工业D.注重发展生产忽略人民生活
2020-12-17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