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清末新政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5 题号:15038518
“清末修律”是清末新政中对法律制度进行的修改与变革,支持和反对之声充斥修律过程。其中对于“子孙卑幼对尊长能否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论争不断。反对者认为子孙对于父母的惩治,绝无“正当防卫”之说;支持者认为“父杀其子,君主治以不慈之罪;子杀其父,君主治以不孝不罪。方为允平”。这表明
A.近代社会的法治转型历程曲折B.民族危机加速了法治化进程
C.家国观念影响法律的近代化D.清末修律以取消君主制为前提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17-08-04更新 | 336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清末新政时要实行地方自治,直隶部分地区进行户口调查,登记门牌号码,民众却不能理解、恐惧甚至反对。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说国人暴民侵掠,又谈自治,不啻谈虎。他不相信中国老百姓能明白共和这个词的意思是公众的国家或民有的国家的道理。由此可见袁世凯
A.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B.认为民智未开具有一定道理
C.积极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D.不理解共和制度的深刻内涵
2022-06-14更新 | 1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统计,在1850—1899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5%。在1902—1904年的573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5%,哲学占5%,文学占8%。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共识
C.民众文化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2022-03-22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