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5069009
明中叶以后,“朝野率皆用银,白银得到广泛使用。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材料反映出明朝
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雇佣劳动趋于普及
C.经济结构出现转型D.商品经济较为活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清代中期棉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市区消费;苏州市区只保留了印刷业等“高端”产业,但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这说明此时的市镇
A.产业结构出现倒退
B.对农村的依赖更强
C.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D.经济独立性日益削弱
2019-09-20更新 | 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明清两代的族谱及地方志文献中,有许多东南商人的传记,这些传记多突出强调了传主“弃儒投贾”“熟习经史”的经历,他们的事迹,亦多以所谓的儒家的孝义、笃行等而为人津津乐道。这表明
A.宋明理学在东南的有效渗透B.儒家义利观的根本改变
C.重农抑商政策基本废除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观念转变
2022-02-21更新 | 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有浙直丝客、江西陶人前往福建沿海参加海上贸易。十七世纪初年,在海上贸易中有手工业者的参加并提供商品。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B.沿海自然经济解体
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融合
D.长途贩运贸易出现
2017-09-05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