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152056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认为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中国必能驾欧洲而上。之后多次讲到,实行三民主义,要建设一个驾于欧美之上的“世界第一富强之国”。

材料二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七位,而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中的经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攀登的冲锋号。未来1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已经确定,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条件,从没有现在这样好,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从来没有这样近,我们眺望中国梦的前景,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清晰。中国将要实现中国梦,不仅中国人民具有高度的自信,而且,美国人民及其他国家人民也越来越不怀凝了。中国人民,正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而满怀信心,充满激情,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明福《中国梦·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思想“变”与“不变”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条件和自信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材料一   “二战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较快,铁路亏损严重。美、英、德、法等大量封闭并拆除铁路,不少国家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除美国因传统的内燃牵引不易改造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决定采用噪音较小而不排放废气的电力牵引,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实现了和航空竞争的预期目标,但票价便宜且安全、方便、舒适,铁路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江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千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同时,对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材料三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强调: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2-29更新 | 4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8世纪开始,外国资本家便开始在中国开设商行,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随着19 世纪40年代贸易专利权的取消和通商口岸的开辟,洋行成为对华贸易的主导,并发展出一些行业的巨头,如英国的怡和、宝顺等。这些大洋行不仅垄断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而且还兼营金融业务,如掌控国际汇兑、提供进出口贸易的资金周转、承办中国政府的借款等。近代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不仅包括英、美、德、日、法等多个国家的银行,其在华发展既有自身利益的诉求,也有服务母国政府的考量,既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因素等。

——摘编自魏鹏飞《近代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研究》

材料二   1991—2000年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增长表

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亿美元)42.955.375.8118191299379341317344.44
年增长率(%)28.937.155.761.956.526.8一10一78.7

*注∶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危机影响,跨国银行对跨国市场采取了较为谨慎的策略,纷纷收缩在华业务,导致1998年和1999年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有所下降。

——摘编自刘燕《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动因、行为与环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并谈谈你对其发展“复杂性”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变化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11-28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自然与生态文明】

材料一   两汉社会的经济生活境况逐渐有所进步的诸种条件中,生态环境的作用也是不宜忽视的。经考察发现,两汉时期的总体生态状况与现今有所不同,秦至汉时,平均气温较现今大约高1.5℃左右。东汉时平均气温较现今大约低0.7℃,平均气温上下摆动的幅度超过了2℃。生态环境的变迁,对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汉书·食货志上》记载,董仲舒上书说,当时关中民众不习惯种植麦类作物,建议政府以行政力量引导,“使关中民益种宿麦”;《汉书·武帝纪》记载,政府颁布相关法令并派专员“劝有水灾郡种宿麦”;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山东地区遭受水灾,民多饥乏,然而颁行法规以行政力量大规模推广推广冬小麦种植,这与气候寒冷的变化无不有关。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战略,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之纳入宪法,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合作直接联系到了一起。生态文明迫切呼吁中国和世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危及社会和国家。

——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中共对生态文明的承诺与担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生态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023-05-26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