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4 题号:1526898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对苏联一直抱有很大的戒心。但1941623日,丘吉尔发表声明,表示坚决支持苏联进行反抗。7月,英国与苏联签订了关于共同行动的协定;816日,英、美驻苏大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宣布对苏联提供战争援助。19421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在战争中互相合作,不与敌国单独媾和。这样,反纳粹、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就正式形成了,英国和苏联也成了战争中的盟国。对苏联政策的重大转折,完全出于英国的现实主义外交考虑,丘吉尔认为苏德战线的开辟会减轻西线和中东方面的压力,既然斯大林成了希特勒的敌人,那么英国就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还在英国自己对德空战激烈进行之时,在短短3个月中,就向苏联提供了450架飞机。

——摘编自钱乘旦等主编《英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一开始,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与希特勒为敌,但这些国家并没有插手战争初期事态的发展……1940年,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继续东征西讨了。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巴黎的高层信心十足,他们根本不认为希特勒的军队会占领法国的土地,法国的大多数领导人认为,此次战争将是一战的重演,打的是防守和封锁,他们寄希望于面向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御工事……由于英国迟迟没有派兵支援,法国一开始只得孤军作战……1940年6月14日,正是撤离敦刻尔克的十天后,第一批德国士兵已被准备好挺进法国,法国的政府高层,不等他们驱车离开巴黎,他们的心便早已飞走。倘若法国善于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抓住德国供给线漫长薄弱的软肋,再调动起爱国精神,法国便可以在崎岖的山脉里重整旗鼓,继续作战。然而,失败的情绪还是占了上风。6月17日,一位美国记者到达被德军占领的巴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氛围:“我感到,眼前的法国社会陷入了彻底的崩溃。”五天之后,法国已经准备正式签署投降书。6月22日下午稍晚时分,在法国的一片森林里,法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成了战争中第一个崩溃的民主国家……信心满满的希特勒独自作出决定,在1941年进攻苏联,他自信的认为用不上半年就能征服苏联……东京的日本领袖意识到,他们有了打败宿敌的大好机会,寒冬将近,打消了日本袭击苏联的念头……英美对日本的敌意越来越浓,这些都促使日本做出攻击赤道附近地区的决定。

——杰弗里·布莱内《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后给二战带来的影响。
2019-10-23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

材料二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1)依据材料一,概述富兰克林·罗斯福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态度。

(2)据材料二归纳战后德国对二战认罪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2017-06-03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危机时刻,事关东西方若干民族的生存和文明的存续,事关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在这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野蛮的侵略势力曾一度占据上风,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占据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然而,反侵略阵营最终取得了大战胜利。反侵略阵营何以能最终取胜?一个重要因素是,反侵略国家开展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

二战期间,直接遭受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和奴役的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但是由于敌人肆意践踏国际公约,控制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土地,掌握了庞大的军队和武器,不惜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又结成法西斯同盟,相互策应,因而即便是当时的世界强国,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战斗到底,也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德国、日本正希望被侵略国单独应对,以便各个击破,所以往往制造假象,似乎它们的目标很有限,只要满足了它们的要求,全面战争就能避免。西方强国一度奉行绥靖政策,对德国、日本的侵略野心采取姑息态度,不惜牺牲小国、弱国或他国利益,实际上恰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结果害人也害己。随着侵略者对世界安全威胁的扩大,英美等国逐渐淡化对意识形态的考虑,正是在各反侵略国家大步跨越意识形态分歧的基础,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得以最终形成。历史证明,由于来自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紧密合作,人类最终战胜了法西斯,这一明智抉择使世界免于灭顶之灾。

——摘编自葛剑雄《国际合作是二战胜利之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美苏等国合作抗战的主要事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合作的认识。
2022-02-05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