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5343751
儒学是古代中国主流政治思想,也广泛且深刻地影响着古老中国的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儒学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康有为作《孔子改制考》:“孔子为教主,为神明圣王,配天地、育万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

陈独秀作《复辟与尊孔》:“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据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按历史时间简述儒学在中国古代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儒学在“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关于孔子的形象,有两点认识可以提供选择讨论:①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分析康有为对孔子所持态度的原因;②新文化运动的人士提出“打到孔家店”的主张,分析孔子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请你选择其中之一进行阐释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四   2009年12月2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柬埔寨参加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孔子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么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2020-02-06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 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
材料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天论》引自《荀子》
回答问题
(1)试分别概括提炼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2)材料2“故人之命在天”与荀子“人能胜天”思想存在矛盾,但荀子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3)两则材料反映出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不一致的方面
2016-11-18更新 | 1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兄弟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019-06-26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