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1 题号:1535369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坊廓户一词在唐代还是泛指城镇人口,到宋代就成了户籍制度的专门术语。坊廓户不仅包括府州县治等城居人口,而且把镇、市居民亦揽入在内,所以有县坊廓、镇坊廓和市户等不同称谓。与乡村地区依据有无田产将乡村户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两大集团,主户依据田产多少再分成五等不同,城中是依据有无房产划分主客,且分为十等。大致而言,上等坊廓户包括城居地主、豪贾巨富和行业总首等,中等坊廓户由营运顺利或手艺突出的小康人家组成,下等则包括从市井小民到极贫秀才的各色人等。

——摘编自葛金芳《南宋全史·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公民从农村迁往城市做出严格的限制规定,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革开放以后,户籍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放宽农村人口在集镇的落户限制。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1997年,国务院出台通知,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编自微博《中国户籍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户籍管理的重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户籍制度变革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西周已有公开的人口调查,还有专司人口统计的官吏。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统治阶级建立了严格登记户籍的“书社制度”、呈报户口及税收的“上计制度”,加强了人口管理。唐朝政治家杜佑认为治国理政需要掌握详细的人口数字,曾尝试多种方法统计人口,如根据食盐消费量估算进行。明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户贴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填写要求和规定,其调查项目之完备,在当时世界上实属罕见。

——摘编自董友涛《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史叙略》

材料二   1908年《预备立宪公会公报》介绍并讨论了日本东京的人口调查。1909年,清政府发布“宪政编查馆奏定统计表总例”,并公布民政和财政统计表式的详细解说。各地调查登记户口时,须核查登记外国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户的壮丁、学龄儿童。在此过程中,地方自治区域调查亦同时进行。

——摘编自李章鹏《清末中国的近代人口调查》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清末人口统计的目的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2024-03-08更新 | 2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社会治理方式。唐宋之际是我国户籍制度的重大转型期。受均田制和“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的影响,唐前期政府对户籍制度的登记和管理较为严格,必须经过“貌阅”再制定“手实”,且造籍频繁。唐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强,严密的户籍制度出现松弛,两税法下以资产为户等的户籍制度功能加强。唐朝已出现了最早的城乡户籍区分,但是并没有为坊郭户单独设立户籍,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代的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唐宋时期的户籍制度改革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对后世户籍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户籍制度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3-11-13更新 | 1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商,形成于西周,经后世不断发展完善。《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的目的。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很多时候不是作为一种单独的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如西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春秋战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兵制拥绑在一起发挥作用。

——整理自戚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

材料二宣统三年,清廷以“xx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根据”“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制定了《户籍法》,确定国籍为立户前提,规定“无中国国籍者不得在中国定有本籍”;以“户籍吏”取代警察对户籍的控制,放弃了对迁移流动的限制,确立了移籍、入籍自由原则;吸收了欧美个人身份证的因素,规定了反映个人出生、死亡、婚姻、继承等信息的“人籍”,取消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确立了保障私权的原则,规定“凡因户籍吏处置不当而受不利益者,得向监督户籍局之审判厅抗告之”。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居住、迁移之自由”。

——摘编自林浩《中国户籍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与古代户籍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018-01-29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