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1 题号:1535678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马尼拉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的阿卡普尔科港。一部分商船将中国商品就地出售,再装上白银回到马尼拉,以再次购买中国商品,另一部分商船则将中国商品和美洲盛产的经济作物运回西班牙本土,在那里购得美洲殖民地需要的各种物资后再返回美洲。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因为以马尼拉作为中转站,且以西班牙式大帆船作为运输工具,所以也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广绣大披肩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货物之一,欧洲人只知其来自集运地马尼拉,而不知其原产地,因而被称之为马尼拉大披肩。披肩的色调整体比较雅致,图案基本结构是外围一圈盘卷的蔓藤花枝纹样作为窄花边,它原是1617世纪英国刺绣的纹样。花边内具有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以及十字形状。中国披肩在19世纪成为西班牙女性民族服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至贵妇,下到雪茄厂女工,都以拥有一件来自中国的披肩为荣。

——摘编自蔡琴《全球贸易史上的“马尼拉披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2016-11-18更新 | 1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一朵蓬松、轻盈、洁白的棉花,与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让欧洲人找到了原棉的产地,后来的1497年,达·伽马来到印度,才引进了东方印度的棉花和纺织技术。从此欧洲进入了以棉花为主导的带血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三角贸易即从英国向非洲运送火器、工业品,从非洲酋长处换回奴隶运到北美,再运输棉锭等农产品回国。随着欧洲棉纺织业对原棉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洲种植园也开始种植棉花。

——摘自百度网《历史地理趣闻》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而且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但是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了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西方国家一看到棉花,就想到黑奴;一想到黑奴,就想到强迫劳动。面对西方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抵制新疆棉花及制成品事件,中国棉花协会及时反映行业呼声,积极建言献策,携手国际棉业组织共同维护贸易秩序;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中国棉花协会及时号召行业加强原料调配,确保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物质的生产供应,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202112月中国棉花协会声明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建立的相关史实。
(2)与近代欧洲霸权主义的全球治理理念相比,材料三体现的中国全球治理理念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理念提出的原因。
2022-07-12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较西方社会的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态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商业资本运作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较为顺畅的交流。欧洲近代化开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环球航行之后。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蓬勃开展之际,中国的阳明心学也正在席卷中华大地,李贽等人的反封建思想之锐利也不逊色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无论东南沿海、华北乡村,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此时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中西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科学技术活动交流日益密切,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也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纳入世界体系。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西欧诸国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大明皇帝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朝中后期中国和西欧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明朝中后期中国政府的主要行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18-09-11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