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8 题号:686429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较西方社会的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态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商业资本运作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较为顺畅的交流。欧洲近代化开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环球航行之后。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蓬勃开展之际,中国的阳明心学也正在席卷中华大地,李贽等人的反封建思想之锐利也不逊色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无论东南沿海、华北乡村,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此时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中西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科学技术活动交流日益密切,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也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纳入世界体系。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西欧诸国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大明皇帝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朝中后期中国和西欧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明朝中后期中国政府的主要行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 说明理由。
2017-07-17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这一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
(4)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2018-04-24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史学家针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轮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权力更分散,皇帝权力更强。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其(君主)为得之(天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材料三:“吴(吴地)民生齿最繁(人口众多),恒地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从事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神宗实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权力的两次改变。
(2)概括材料二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思想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本,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朝代在什么地区什么行业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4)根据上述三段材料,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
2020-08-08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