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105377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主张,“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注重提倡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普礼教育,建立良好的政治社会和社会生活秩序。孔子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统治者讲究“礼”,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他认为如果整个社会人人都能够用“礼”来约束自己,做到知礼、适礼、崇礼、守礼,理想中的礼治社会就能建立起来。

——摘编自吴星杰《试论孔子“为政先礼”的治国方略》

材料二 李贽对于道学家鼓吹的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一再指出那些死守封建礼教的人是“腐物”,针对道学家鼓吹的“男尊女卑”“女人见短”谰言,加以驳斥。李资认为,礼是钳制人民思想的是社会动乱与人民痛苦的根源。针对封建礼教的危害及其对人性的束缚,李贽提出了“致一之理”的平等观和“任物情”的个性自由思想。

——摘编自《李贽的异端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贽批判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及意义。
【知识点】 儒家解读 李贽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四: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代表人物分别是谁?根据材料分别回答其核心主张是什么(12分)
(2)在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2017-10-15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4)材料四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2017-11-16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一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根据材料一合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形成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儒家学说被肯定的主要原因。
2021-02-2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