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5390759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5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华西都市报》200955日第12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歌唱二郎山》

材料三   下表是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帆船汽船
187014.12.7
188014.55.5
189012.010.2
190010.016.2
19108.426.2

下图是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图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根据表格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200万人居住在2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虽然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幅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材料五   7月21日,由于暴雨天气,水漫北京,造成严重的人员、物质损失,7月27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并确保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
——新华网2012年7月27日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7.21’特大自然灾害”,思考当今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存在着哪些相似的问题?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何启示?
2014-04-10更新 | 4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科学革命引发了技术革命,然后推动了主权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进而导致欧洲百年均势秩序的生成与崩溃,这是科技革命(A)直接推动国际秩序(B)变迁的模式,即A-B模式;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人类当前正经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无论是冷战时期的两极均势,还是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的自由霸权秩序,都是国际秩序(B)直接推动科技革命(A)的发展模式,即B—A模式。总的来看,科学家的身份认同、国家能力和国际规则与规范在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中交织互动,是国际秩序变迁模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郑华、聂正楠《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的逻辑探析》

运用世界史的史实,对上述模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上述一种或两种模式进行论证;也可对以上模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见解,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6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对外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也随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并说明原因。
2020-04-20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