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 魏源与《海国图志》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555675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

材料一   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审视西方的角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救国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成书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但鸦片战争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政治向来是奉圣经为准衡的,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

——李剑农《近代中国史》

材料三   1916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特点。
(3)材料三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2021-02-26更新 | 1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
(2)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
2019-11-18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思想界对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把外交与内政联系起采研究,要求国人不要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完全“归咎于船炮之不若”,还要认识到与内政腐败有关.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从思想史角度看,中体西用论正是传统与近代化相互适应、调整的结果,是一个有相对历史意义的文化——社会模式……当然,中体西用论有着严重的缺陷,它仍狭隘,仍有“华夷”等级秩序、文化中心主义等传统心理定势的沉淀的影响……这就不难理解,在维新人士那里,中体西用论被嘲讽为“以牛为体,以马为用一(严复语).客观而论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体西用论构成了其中的一个阶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相比之下,同时代的严复以全新的知识结构和深刻思想成为一代启蒙大师……在政治方面,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
孙中山在国内民族关系上,他坚决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其核心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对民生主义尤为注重。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海国图志》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的内容及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中体西用论辩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和孙中山对中国思想界的重大贡献。
2016-12-12更新 | 2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