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15642253
研读以下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晋国内乱,有人建议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趁机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将消息告诉舅舅子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

——出自《国语·晋语》

(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30年):臼季……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出自《左传》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出自《论语》


A.孔子学说得到晋国鲁国的认同
B.仁者爱人的治国思想在诸侯国得到推广
C.仁的学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D.仁德修养成为战国时期主要的任官标准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主张(       
A.否定了西周的分封制度B.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C.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D.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2022-06-29更新 | 2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者,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反映出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为此,孟子主张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获得精神自由
C.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大人的善性D.“存天理,灭人欲”
2021-01-29更新 | 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山东地区自古物产丰富,《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东汉之前,这里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商业活动频繁,逐渐形成崇尚“德为本,义为先,义致利”的鲁商。鲁商们的“义利观”深受哪一种思想影响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21-09-11更新 | 3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