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9 题号:157018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廷处理台湾问题,经历了从招抚到征剿的过程。从康熙元年(1662)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复台湾的22年里,清廷与盘踞台湾的郑经集团先后进行了长达10余次的和密谈。郑经曾声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要求清政府“请如琉球、朝鲜例,列台湾为藩属”。康熙帝严厉驳斥,说“郑氏乃中国之人”“台湾人民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1674年,郑经乘“三藩之乱”,进犯厦门、泉州等地,占据东南七府,派丁摊款,劫掠百姓。1679年,康熙帝下令复设福建水师,建造战舰,招募新兵,勘测航道,进行海战训练。1681年初,郑经病逝,郑氏集团“彼此稽疑,各不相下,众皆离心”,岛内百姓“怨声载道”且“人人思危”。同年,清廷平定“三藩之乱”,大封陆得到统一。1683年,康熙帝决定对台湾用兵,命令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占澎湖。经澎湖一役,郑氏集团“精锐全覆”、“皆震慑无措”。七月,郑经之子郑克塽向清军递降表。第二年,清廷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摘编自卢建-《康熙对台政策剖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武力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 疆域的奠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省制经历了从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到后来设置巡抚、总督,以及督抚地方行政化的演进过程。因之,从明中叶开始,督抚由不参与地方政府祭祀,转变为参与祈雨、祈晴等祈禳活动,进而逐渐参与并主导地方常祀。乾隆十六年正式确立了督抚的仪式地位,此后,督抚通过编纂行省祀典、主导春秋常祀与朔望行香,在仪式上进一步确定其与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吏的统属关系。在祭祀层级方面,明末以降先后出现都城隍、省城隍等名号及与布政司、按察司相对应的神庙,乾隆时期某些省份甚至出现系统创制省级神祇名号的举措,不过,这些实践并未被升格为礼制。这表明,从行政维度来看,行省的创设已有数百年之久,但迟至20世纪初,行省在礼仪维度的地位仍非无可争议。

——摘编自刘永华《祀典仪式视野下的明清省制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省制在礼仪维度演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省制演进在礼仪维度的表现。
2023-06-13更新 | 2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唐王朝利用军事优势构筑了基于羁縻统治形式的庞大帝国。羁縻州又称为“蕃州”,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由朝廷的派出机构都督府或都护府代行具体管理职责。在羁縻体系下,羁縻各州名义上是以“州、县”划分属民或属部,实际仍维持原有的部落组织习惯,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羁縻州只是形式上接受政府管辖的非正式州、县,故与朝廷直辖的“正州”有着本质的区别。

——摘编自杨军《羁縻体制与古代边疆》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022-03-19更新 | 4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我们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以华夏族-汉族为主体的政权与周边各族的政权在长期交融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各民族都为实现并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王以释迦牟尼佛像、珍宝、金玉书橱,三百六十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作为文成公主嫁妆,卜筮经典三百种,识别善恶之明鉴(可能指史书),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能治四百零四种疾病的医方一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又携带芜菁种子,以车载释迦牟尼佛像,以大队骡马载珍宝绸帛衣服及日常必须用具。

——摘编自《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清廷在全国的统治稳定下来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同外部侵略势力和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终于建立起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在统一西北过程中,既用军事征伐,也利用同信喇嘛教进行招抚,取得了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在政治上的优势,为战胜西北部多次叛乱和最后完成统一创造重要条件。清朝前期强大统一国家政权的出现,为近代中国奠定了疆域基础。

——摘编自姚太中、米运昌主编《简明中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为什么说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唐朝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前期如何平叛了“内部分裂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和有效管理,指出清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020-11-28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