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157131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实早在工业革命正式亮相前的17世纪,一场科学革命已然捷足先登。这场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终结于英国,双方的杰出代表人物分别是伽利略和牛顿;而扮演欧洲经济领头羊角色的国家也随着这场科学革命主战场的转移而发生改变,英国取代了意大利成为领先的经济体。

——摘自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不仅造成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且造成经济地理、社会阶级结构和政治领域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改造英国政治的贵族特征创造了条件。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制度和近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确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形成了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工业对政治上层建筑产生了新的要求。

——摘自沈汉等《英国议会政治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17世纪英国科学革命最重大的成果。分析自然科学发展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动”对当时英国政治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进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2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大机器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曼彻斯特是当时的棉编织业中心,这里数百家工厂都有六七层高的厂房,硕大无比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

——《世界通史》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概括英国西北部“新工业城市”兴起的主要因素。



               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棉纱厂

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来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来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上述材料,以英格兰为例,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①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②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③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3)我们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往往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
视角一: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        (只填写序号)
视角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纵向看是文明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        (只填写序号)
视角三:新航路开辟开始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血腥暴力与殖民争夺。
请你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此视角。(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04-11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上海及其附近的松江、太仓一带,手工纺织业素称发达,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棉布的输入源源不断。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半”厦门开市通商后,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英国首先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欧洲市场,接着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的各纺织城市进行加工,然后再把制成品输入印度。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到19世纪中叶,印度已从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50年中国人口在全球占比为22%,而此时中国纺织工业的棉纺锭(513万锭)在全球占比仅为5%,棉纱年产量(43.7万吨)在全球占比仅为7.8%。……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城乡人民服饰“蓝、黑、灰一抹色”的情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服饰多样化以至时尚化。反映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时装和华丽的家用纺织品,进入城乡普通人家。人民群众衣被的普遍改善,已成为“全面小康”和“时尚中国”的一个重要元素。到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的经济总量总体上在全球占比在55%以上。中国棉纺织工业的设备规模在全球占比在57%;棉型纱产量3538万吨、棉型织物产量893亿米,其全球占比都在55%以上。更具可比性的“纺织产业纤维加工量”,从1978年的276万吨(全球占比为10%),逐步发展到2015年的5300万吨(全球占比在55%以上)。

——摘编自陈义方《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印两国棉纺织业面临共同的境遇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1-11-04更新 | 1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