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5813257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日)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417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两个条约分别与哪些战争有关?《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列强的侵略发生了什么变化?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发发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材料三: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唐文权、桑兵;《戴季陶集》


(3)请分别指出教材(课本)和材料三各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来中英关两国所订立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惟缔约各国对于上述及有关系之事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

——《整理中英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1928年7月25日)

材料二   (甲)放弃关于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乙)放弃关于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特别法院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丁)放弃关于其军舰驶入中华民国领水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己)现有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设置的英国一切法院,予以停闭。

(庚)放弃其船舶在中华民国领水内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注:同日签订的《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除个别条款外大体内容与中英条约一致。)

——《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1943年1月11日)

材料三   1946年的中美商约在文字上从头到尾并没有不平等之处,双方所赋予对方的权益基本上是相等的。……《大公报》社论质问道,以英国那样老资格的工商业国家,在今天都不敢与美国完全贸易自由,中国又怎么能这样做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收回的权益在历史上最初是由哪次战争后的哪一条约中丧失的?根据材料指出该权益在当时无法真正收回的理由。
(2)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在怎样的重大国际背景下签署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条约是否意味英国已经结束了在华殖民权益?举例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签订该条约的主要原因。
2019-12-03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自应享优例割除亦莫不相同。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在国际背景和经济侵略方式的角度的不同之处。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进入了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019-10-16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朝(指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乾隆初年,洋行有二十家……至(乾隆)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

——摘编自梁廷桁《粤海关志》卷25《行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自1863年,英国人罗伯特·赫德把持中国海关大权近半个世纪,他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管理制度与现代邮政系统。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的管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史上洋人把持近代中国海关大权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
2022-02-21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