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5919303
唐代规定两京及州县郭(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其它地区继续设里。坊村里的负责人皆称为“正”,即里正、坊正、村正,以司督察,负责“掌按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等工作。由此可见,唐朝的基层制度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增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C.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割据D.有利于巩固唐朝的统治
21-22高二下·黑龙江哈尔滨·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战国时期,秦国在基层社会统治中,借助民间自治秩序,任用聚落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为里吏(基层社会的管理者)。但随着吞并六国的战争趋于白热化,秦在统一前夕调整里吏选任原则,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将基层社会中原有领袖人物排除在外。这是为了(     

A.缓和地方矛盾B.调整基层政策C.加强中央集权D.维护平民利益
2024-03-23更新 | 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现存的绝大多数祠堂类建筑都是明清两代建成的,其分布特征被人戏称为“南方祠堂遍地,北方所剩无几”。乾隆时,有大臣上奏称,造祠之风“闽中、江西、湖南”尤盛。明清时期的祠堂建设(     
A.证明了宗法制度的存续B.可研究农村的经济形态
C.深刻改变基层治理模式D.受到了建筑材料的束缚
2024-01-26更新 | 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法律典章制度的健全完备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乡村自治组织的长期独立D.统一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2023-04-28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