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3 题号:16125439
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文化的交流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   性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 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管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东方的犹太文明和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起初各沿着自己的轨道独立地发生、发展,但到了一定的时期,双方相互间的接触、交流日益频繁,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是这一东西文化大交汇的关键性起点。巴勒斯坦也成为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   国的一部分,由此犹太人进入持续 170 年的希腊化时代。尽管希腊本土已度过其灿烂的文明盛世,但醉心于其文明的亚历山大却在推行军事扩张的同时,把希腊文化遗产的新生和推广当作自己的天职。

——余建华《早期犹太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的交融碰撞》

材料三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商贸的繁荣,而其更为积极的结果却是文化的互相渗透。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   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角度概述其价值。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时代”的含义,并从亚历山大远征的文化影响视角谈谈你对“希腊文化遗产的新生和推广”的理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请结合汉代相关史实加以说明。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汉代,   从社会制度层面论述“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惰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致,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2020-08-19更新 | 2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2024-04-20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将吉祥图案用于服饰装饰始于夏商周时期,服饰上有无图案,是区分奴隶主与奴隶身份的重要标志,吉祥图案主要是龙、凤、虎、蟒等象征王权的动物纹,纹样只能在形象上做到近似。秦汉魏晋时期,服饰图案写实性增强。汉以来,富庶人家服饰上也出现了小型花卉纹、几何纹等花式。受道教影响,马、鹿、鹤等性格温顺、富吉祥寓意的动物更多出现于服饰图案中;在佛教影响下,西方花卉、象等图案受到推崇和运用。唐宋两朝社会开放,图案丰富精致。唐代花卉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华美大气;宋朝的花卉图案更是服饰上的主要图案,惟妙惟肖,平朴近人。元朝时期,吉祥图案承袭宋代艺术风格,又包含有少数民族、西域和异国风情。明清吉祥图案保有宋元特点,并受到西洋画写实技法影响。明清两代,唯帝王与官员服饰上能见到兽纹,兽纹渐被植物纹替代;民间百姓除不能用绣有龙、凤、蟒、飞鱼、斗牛及补服的花纹外,其余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都可穿着。

——摘编自黄灿艺《传统吉祥图案在历代服饰艺术中的特征与发展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艺术中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艺术中的发展变迁。
2023-11-07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