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4 题号:16198954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唐初,进士、秀才多来自(国家)学校,生徒占优势。但因为国学生徒多是达官贵戚的纨绔子弟,使得(国家)学校呈陵替之势,特别是武则天执政时,学校殆废。安史之乱后,乡贡(私学)成为科举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化说明
A.科举制度严重阻碍学校发展B.士族政治冲击了教育发展
C.教育变革适应官僚政治需要D.科举录取途径日益多元化
2019-12-25更新 | 3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
A.战国的军功爵制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D.明代的科举制
2016-11-21更新 | 4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唐代宰相的出身有 进士、明经等科举出身, 还有 依据门第高低的“门荫”出身等,阅读右图“宰相中 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表”。这表明当时(            )

①进士科在科举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②科举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③儒学复兴运动得到了统治者支持       ④相权出现了不断膨胀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7-08-28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