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6256739
明代,东南地区的丝织业三吴闽越最多,原料取于湖(湖州)丝;西北地区的丝织业山西潞州最好,原料取于四川的阆中。这反映了当时(     
A.区域经济差距拉大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C.各地经济联系密切D.南北丝织业水平一致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江浙地区的工商业市镇,在宋代出现71个,明代达到318个,清代(1840年前)增加到487个。”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相关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市镇的经济职能专门化分工明显
C.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之地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发达繁荣
2022-04-07更新 | 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据明代《太仓州志》记载:太仓州(属苏州府)所产的棉布,“岁商贾货人两京(南京和北京),各郡邑以渔利”。这说明(        )
A.太仓州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B.两京地区的棉纺织技术落后
C.江南棉纺织业成为经济主导D.南北区域间长途贩运业发达
2020-03-27更新 | 11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商人群体,由宗族亲缘群体向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发展演变。其中向地缘群体演变主要是指
A.行会的出现B.商帮的出现C.市镇贸易的兴起D.长途贩运的发展
2022-05-31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