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 赫鲁晓夫改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6261555
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等在1961年前将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具有一定的(     
A.盲目性B.高度集中性C.滞后性D.内容僵硬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推荐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
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
是“蛮干家”的是 (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削减农业税
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2016-11-18更新 | 3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7倍,而1965年的播种量下跌到低于1940年的水平,甚至在部分农庄里,想种玉米的人们只能偷偷摸摸地种植。该变化是因为
A.美苏争霸大力发展重工业B.最高权力的集中与更迭
C.集体农庄降低生产积极性D.农业体制改革遭遇重创
2021-07-08更新 | 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
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
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2019-08-10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